发布日期:2023-08-23 10:08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方案”“新课标”)的实施,对民族地区学校教育教学提出了新要求。民族地区学校教学与管理制度在适应新要求方面存在一定滞后性,校本教研多以单一学科为组织单位,缺乏学科间交流,不利于开展新课标提出的跨学科教学等研究。因此,民族地区学校要根据新课标为学校提供更加统一、科学的教学内容和标准,促使学校校本教研作出相应的适应与调整。
优化培训制度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
加强教师专业发展,为教师提供更好的教学指导、培训和发展机会,发挥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潜力,促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创新,对提升校本教研实效至关重要。
制定个性化的专业发展规划,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建立教师专业成长档案制度,了解教师的专业发展目标和学习需求,是全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因此,学校要对教师自身的专业需要和发展水平进行全面深入的系统分析,让教师在此基础上制定自身专业发展规划;根据教师的个人情况和职业目标,有针对性地组织系列化校本教研,为教师提供持续的专业发展机会。
形成教研培一体化校本教研制度,为教师专业发展搭平台。学校实施“一三六”成长计划,为青年教师提出“一年内合格,三年内成校骨干,六年内争取市骨干”目标,实施“研、训、帮、评”相结合的校本研培制度。“研”即以研促学,让新聘教师直接参与学科团队教研与研讨课,既能在教研中发现新聘教师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也能让新聘教师在实践中领悟教学,实现主动学习。“训”即全面开展新聘教师基本技能培训,通过基本功项目竞赛、“学习—达标—开放”教学技巧三步训练等练习,将外练技能与内练技巧相结合,提升教师教学技艺。“帮”即实施“一带一”“多帮一”“一培多”等师徒结对帮扶活动,使新老教师教学相长、共同成长。“评”即分阶段、分层次考核评价,实施“人人汇报课”制度,新聘教师一月一汇报,青年教师根据短期成长目标定期汇报考核,老教师进行教研示范汇报。
创新校本教研培训方式和形式
优化校本教研形式,可拓宽校本教研与培训的实施途径,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分享,提高教师学术能力,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建立教研团队工作坊,提升教师教科研能力。学校为各学科教研团队建立工作坊,开展递进式教学研讨活动。第一阶段,围绕课堂教学梳理教材,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依据问题建立科研工作坊,寻找科研同伴,形成研究课题。第二阶段,学校将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归类,积极安排专家为教师提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研方法指导。第三阶段,学校以研讨课、展示课、微视频等形式为教师组织较有效的、个性化的教学研讨会,以交流教科研成果。
建立多维联动教研共同体,多方合力突破瓶颈。学校搭建“雅言团队”,通过开展教师基本功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竞赛、数学学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人人一节课”模拟教学等活动,落实教师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与教学能力双线并轨研训,以集中训练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帮助教师开展整册大单元教学设计,突破民族学校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的瓶颈。
学校以统编教材改革下的语文教研团队为“墨韵团队”,开展系列教研活动。一是以“领导引领学习+教师自主学习+同伴互助学习”形式,开展专家专题讲座、领导专题培训、骨干示范教学、教师文化沙龙等教研活动;二是以“团队全员大教研+备课组成员小教研+师徒帮带常教研”形式,组织新学期教材分析会、语文主题教学策略研究等团队活动;三是以“小问题引路+小课题推进+课例研究跟进”的形式,分享教学案例、教育故事、自录课、研究小报告、千字小论文等,让教师分享研究中的收获;四是通过研磨课例,探索出“解诗题—明作者—诵节奏—抓词语—知诗意—明方法—重迁移”七步学诗法,形成“课前自学—课上反馈—点拨指引—延伸迁移”的语文四步教学法。学校搭建“青蓝团队”,组织新聘教师和骨干教师结对,让新聘教师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实现专业化成长。
开展“互联网+教研”,探索新的校本教研模式。学校抓住“研”的精髓,完善学校信息化培训管理机制,建立信息化培训管理组织,实施“两部门三级”网状式协同合作管理模式。
横向为信息技术部门和信息教学研究部门。信息技术部门主要负责为信息教学提供设施设备保障及信息维护等技术支持;信息教学研究部门主要由教导主任、各学科教研员及学科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成,负责引导教师积极探索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用好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的有关资源及功能,并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就自主学习、教师备课、双师课堂、作业活动、答疑辅导、课后服务、家校交流、教育管理等各类场景中的信息技术常态化应用问题开展校本教研,探索校本教研应用场景新模式。
纵向分为决策层、管理层、操作层三级。决策层由校长作为组长,带领教学副校长和后勤副校长组成领导小组;管理层由教导处主任、信息中心主任以及后勤主任组成;操作层由学科教学骨干教师和信息技术教师组成。各部门联动协同合作,为学校“互联网+教研”的推进提供了有力保障。
扫描以下二维码阅读全文。
本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