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发布

发布日期:2023-11-28 10:00

为了解我国中小学教育数字化转型现状,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较教育研究所联合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未来教育专业委员会于2022年6月-2022年12月在全国开展了在线问卷调研。经过数次修改,《中国中小学数字化转型调研报告》近期完成并发布。

1  主要结论: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是数字化转型重要挑战

从国内外的相关研究来看,教师数字化能力是影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关键因素。本次调研发现,我国中小学教师在数字技术的认识方面比应用方面要相对更强一点,这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

一、教师对技术赋能课堂教学比较了解,部分能够常态化使用

教师调查数据显示,教师对技术赋能课堂教学了解程度较高的主要有:微课(95.04%)、多媒体教学(电子白板、答题器)(92.06%)、平板教学(73.62%);使用频繁最高的(“经常使用”和“常态化使用”)的主要包括:多媒体教学(46.10%)、微课(22.71%)、智能备课(16.17%)。

image.png

二、在课程改革推动下,情景教学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基本普及

关于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受访教师最常采用的主要有:讲授(81.18%)、情景教学(74.29%)、小组合作学习(72.24%)。

image.png


分地区看,西部地区教师教学方式为讲授的比例高于其他地区,东部地区使用其他各种教学方式的比例更高,尤其是用校内自主开发的资源开展在线学习、用校外资源开展在线学习、项目式学习、大单元教学等教学方式。

关于受访教师对各种教学方式的使用频率。数据分析中,将“完全不使用”赋值为1分, “经常使用”赋值为5分,计算均值以揭示教师对不同教学方式的使用程度,即均值得分越高,使用频率越高。结果显示,受访教师使用频率较高的教学方式主要有:小组合作学习(3.99),情景教学(3.65),播放微课、动画等教学视频(3.37)。

三、教师以传统角色为主,技术赋能教学较为有限

从教师工作角色看,教师仍然以知识传授者为主,其次是塑造品德和备课,在情感沟通、学生学习数据分析、资源整合和课程统整方面花费的时间和精力较少。

探究受访教师在工作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任务,分析中,将受访教师排在第一位的选项赋值为5,第二位的赋值为3,第三位的赋值为1,计算其均值以揭示各项 作任务花费时间和精力的程度,即均值愈高,愈被受访教师认为花费时间和精力。结果如图  

所示,受访教师认为在工作中花费时间和精力最多的工作任务是;根据教材传授学科知识(3.12);其次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教育(1.56)、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1.53)。

image.png



四、教师参与校园数字化建设程度不高

平台是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载体,然而,当问及教师参与企业、学校及以上级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情况时,只有19.46%的教师表示参与过企业、学校及以上级别平台的设计与建设。

扫描以下二维码阅读全文。

image.png

本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