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召开第六场 “教育奋进看落实”新闻通气会

发布日期:2019-11-16 10:00

     11月14日,教育部召开第六场“教育奋进看落实”新闻通气会,聚焦基础教育热点问题,重点介绍落实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有关进展情况。

在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介绍了热点难点问题治理情况。

    一是控辍保学工作。据介绍,全国832个国家级贫困县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已由2019年5月底的29万减少至6.5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15万减少至2.7万。“三区三州”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人数由2019年5月底的7.1万减少至2.7万,其中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人数由3.3万减少至0.8万。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为到2020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义务教育有保障的目标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教育部坚持多措并举,积极推动各地消除义务教育大班额,2018年是近十年来大班额下降幅度最大的一年,全国平均大班额比例下降到7.1%,其中,超大班额比例下降到0.5%,有14个省份提前实现了到2020年大班额比例控制在5%以内的目标。

    三是城镇小区配套园治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是今年的一场“攻坚战”。今年以来,在全面完成摸排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治理整改工作力度,治理工作小组专门召开了会议进行专题研究,教育部等7部门制定印发了《关于做好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整改工作的实施意见》;今年10月,以治理工作小组名义召开了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对各地整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并将治理工作成效纳入今年对省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估的重要内容。各地普遍加快了治理整改进程。截至目前,已完成整改任务的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有1.14万所,占应治理总数的57%。

    四是义务教育招生入学。近些年来,教育部认真落实《义务教育法》规定,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改革,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导向,按照“学校划片招生、生源就近入学”的目标,推动各地形成公平完善的就近入学规则。今年初,专门印发了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通知,积极稳妥推进免试就近入学政策全覆盖。特别是在中发〔2019〕26号文件印发后,要求各地将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实行公办民办同步招生,并在明年招生入学工作中全面落实到位。今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总体平稳,取得了新的进展。全国24个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比例达到98.6%。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开展的11个领域公共服务质量监测显示,人民群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第一;中国教科院开展的教育满意度调查显示,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名列前茅,其中对小学满意度达87.4%,对初中满意度达80.7%。

    五是中小学课后服务。近两年来,为解决家长“三点半”接孩子难题,教育部积极推动中小学建立学生弹性离校制度,有效开展课后服务工作,明确相关保障措施,不断扩大课后服务覆盖面,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目前,有29个省份已经制定了关于建立中小学课后服务制度的意见,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也制定了具体实施办法。

六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社会上也广泛呼吁做好减负工作。去年底,经报国务院同意,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了《中小学生减负措施》(减负30条),这是第一个全面系统推进中小学生减负工作的文件,明确了学校、校外培训机构、家庭和政府各方责任。各地积极贯彻落实“减负30条”,已有24个省份出台了具体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