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 中小学校推进“双减”,下一步要在这些方面着力

发布日期:2021-11-08 09:17

“双减”实施一百天,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接受《人民教育》记者专访,回顾中小学落实“双减”政策初心,梳理“双减”成效,总结“双减”经验,查找问题困难,展望后续推进。推进“双减”,作为教育主阵地的中小学校下一步该从哪些方面着力?

《人民教育》:“双减”文件下发后,教育部在推动中小学落实中央“双减”重大决策部署方面总体进展如何?

吕玉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双减”工作部署,教育部坚持把落实“双减”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并作为部党组和教育督导的“双一号工程”,以“百日会战”和前所未有的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坚持全面系统抓、突出重点抓,坚决把中央的部署要求落到实处。

“双减”的“一减”是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这主要是学校的责任;另外“一减”是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这与学校的工作密切相关。因此,中央“双减”文件强调,落实“双减”任务要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这凸显了学校在“双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学校落实“双减”工作,重点是抓好“三个提高”:提高作业管理水平,提高课后服务水平,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目前看,总体开局良好、进展顺利、成效明显。

一是基本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作业管理制度。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双减”工作监测平台直报系统数据,截至10月底,全国20.6万所义务教育学校中,99.3%的学校出台了作业管理办法,97.1%的学校建立了校内作业公示制度,94.7%的学校绝大部分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

二是基本实现课后服务全覆盖。直报系统监测平台显示,全国14.3万所应开展课后服务的义务教育学校中(不含寄宿制学校和乡村小规模学校),99%的学校提供了课后服务,服务项目丰富多彩,吸引力不断增强;有10914.8万名学生参加了课后服务,学生参加率90%;748.6万名教师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占这些学校教师数的89.8%。

三是大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普遍高度重视,强化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99.9%的学校做到了小学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积极创新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水平,努力做到教师应教尽教,促进学生学足学好。

《人民教育》:从秋季开学到今天,仅仅两个月时间,中小学校落实“双减”政策能取得这样的成效,实属不易。教育部都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吕玉刚:“双减”是一场硬仗,也是一场持久战,涉及1000余万教师,1.5亿学生。要全面落实“双减”要求,实现学校教育大面积提质增效,必须综合施策。100天来,我们从监测系统、专业指导、定期调度、典型推广、平台服务、评价体系等多方面发力,各地各校积极行动,创新机制,努力作为。

一是建立动态监测和推进机制。今年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工作的第一学期,非常关键,教育部在暑期专门召开了各省份主管厅长研讨班,统一思想认识,部署推动各地各校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新学期开学后,要求各地各校以“深、细、严、实”的工作作风,确保“双减”工作落地见效。建立了学校落实“双减”工作信息直报平台,完善了上下联动机制,通过学校直报、动态监测、双周通报、每月调度、社会监督等方式,推动各地各校切实抓好工作落实。其中,“双减”工作信息直报平台直接面向学校、社会公开进行问卷调查,精准指向作业总量和时间长度、课后服务质量等,动态监测全国各地各校落实“双减”工作情况,成为精准督促各省(区、市)教育行政部门落实各项要求的有力抓手。

二是加强“双减”专业指导。今年秋季开学,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及各专委会分学科、分领域加强调研指导。同时积极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提高作业管理水平。今年7月,教育部出台《关于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一校一案”制定课后服务方案,着力推进课后服务“5+2” 全覆盖,尽最大努力吸引学生广泛参与。遴选推广了两批28个地方和学校落实“双减”工作的典型案例。

三是打造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平台。为切实解决广大学生学足学好问题,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关于大力加强中小学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的意见》,重点解决优质资源建设、网络平台运行保障和线上资源与教育教学融合应用问题。部署开展“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活动,调动教师投身教学改革积极性。完善《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建设方案(2021—2025年)》,鼓励教师通过教育云平台分享优秀案例、开展教学、实施辅导,学生通过云平台自主学习,实现个性化学习。

四是推动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和政绩观。教育部会同有关部门积极落实《义务教育质量评价指南》,系统构建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着力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同时加快推进中考省级统一命题,开展命题评估,切实提高中考命题质量。为切实降低学生考试压力,印发《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考试管理的通知》。

五是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办学活力是提高教育质量、推动“双减”持续深化的力量之源。教育部推动各地落实《关于进一步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的若干意见》,为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创设了良好制度环境。在全国遴选建设一批教育部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召开实验区工作研讨会,推动各地全面深化基础教育综合改革。

《人民教育》:在推进“双减”的过程中,还存在哪些不足

吕玉刚:“双减”给中小学提出了多方面的挑战,在推进过程中,不可避免存在因观念不到位、保障条件不充分、经验不丰富带来的问题。

在作业管理方面,少数学校还存在作业总量调控不够到位的问题,少数家长、教师对压减作业量还有些不够理解,有些顾虑,担心作业少了,知识巩固不牢。新学期开学后,虽然普遍重视加强作业研究设计,努力提高作业质量,但作业质量全面提升还需要一个过程。

在课后服务方面,课后服务虽然普遍开展了,也基本保障了“5+2”的时间,但有的地方课后服务的水平还需要提高,吸引力还需要进一步增强,这也有赖于下一步挖掘潜力,广开资源渠道。其次,一些地方、学校反映由于编制不足、教师配备还不到位,教师工作负担较重。第三,还有少数县区没有按文件规定要求,课后服务经费保障还不够到位。

《人民教育》:下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吕玉刚:作业管理的总体要求是“压总量、控时间、调结构、提质量”,现在“压总量、控时间”基本做到了,下一步重点是“调结构、提质量”。“调结构”包括学科之间作业总量统筹和不同类型作业的统筹。“提质量”就是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提高作业的针对性、有效性,进一步减少重复性、机械性作业。

一是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各地已普遍制订了比较完善的作业管理办法,要认真总结这两个月以来作业管理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作业管理制度,健全作业管理的长效机制。

二是强化作业设计指导。教育部门要组织教研机构,加强作业设计指导,比如重庆、海南等省份分学科制订了作业设计指引,对提高作业设计质量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要将作业设计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

三是提高教师作业设计能力。要把作业设计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功。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教师作业设计能力培训,定期组织开展作业设计展示、交流、评比活动。

四是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推广江西等地建设“智慧作业”系统的经验,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精准分析学情、个性化布置作业等方面的作用,为学生精准推送作业,提高针对性、有效性。

《人民教育》:保证学生在学校学足学好对全面落实“双减”政策非常关键。教育部准备如何大面积推进学校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

吕玉刚:教育部高度重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按计划今年召开全国融合信息技术深化基础教育教学改革工作会议,聚焦推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部署推进融合信息技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重点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强课堂教学管理。各省级教育部门要按国家课程标准,分学科研究制订教学基本要求,学校要完善教学管理规范,认真执行教学计划,精准分析学情,对学有困难的学生进行帮助辅导,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二是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组织“基础教育精品课”遴选工作,着力激发教师投身课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教育教学能力。

三是大力推广优秀教学成果。持续开展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推广应用计划,把已有的课堂教学、作业设计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做法,面向全国进行宣传展示、推广应用、转化落地。

四是强化课堂教学指导。充分发挥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各专委会以及各级教研机构的作用,聚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强化教学改革研究与课堂教学指导。

五是丰富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利用国家中小学网络云平台,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共享共用,为学生自学和教师改进课堂教学提供支持服务。

本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如涉嫌侵权,请联系网站管理人员删除。